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我的小学时期发生过好多类似的事情,我身边的小伙伴后来好多都失去了联系。边博出国了,赖彬彬转学了,我又结识了好多新的朋友。

初中的时候,一个叫齐永逸的男同学,他很小很小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,他跟着爸爸过,妈妈据说是跟了个老外跑了。他跟我们说他妈妈定居海外了,是去打工赚钱去了,他会拿一些国外的东西给我们看,他说这些都是他妈妈回国时候给他带的。

其实他也挺可怜的,我们都已经传疯了他妈妈是怎么回事,他还被蒙在鼓里,或者有可能就是不想让我们知道真相,所以他表面看上去大大咧咧,其实内心极度敏感。

我小学时候那些事,到新的学校也没有人来讲了,大概也是因为同学们都大了。

“没有妈妈”的齐永逸总会做一些出格的事,是很令我们讨厌的。

初中的青少年正是青春期,很多孩子变得叛逆,跟家长不能有效沟通。

齐永逸却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,他好奇女生为什么会用卫生巾,他从小书或者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,由于卫生课和生物课这些相关的内容往往被老师一带而过,所以那个时候没有网络的他便想方设法研究。

他开始偷女同学的卫生巾,很多女生不敢声张,有个大胆的在发现之后指着他鼻尖好大声的把他骂一顿,他那时候脸憋得通红,像个西红柿。

后来才知道他偷了这个女同学的卫生巾,要是别人可能发现之后忍忍就息事宁人了,而这次的女生毫不客气。

她说齐永逸,你偷卫生巾干什么,你是要给你妈妈用吗?你妈妈都不知道哪去了,况且国外那么多好用的卫生巾,你偷我的干什么?你要是也需要用这玩意,你可以大胆跟我说,我可以送你一包让你用个够。

全班哄堂大笑,只有齐永逸低着个头,我猜测他此时此刻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我以为他会哭,但是没有,他变得越来越沉默。

那个时候我们班级是串换座位的,我居然有一周是和他坐同桌。

我事先做好防备,生理期的时候把卫生巾藏在书包最里面的小拉链兜里。可是仍然在下课不知道哪个时间,丢失了两片。

我并没有带那么多,被偷走了这么多,怕是不够用了,我充分怀疑有可能就是齐永逸干的。

我站起来一手叉腰,一手拎起齐永逸的衣领,你给我说清楚,我东西哪去了。

他装作没听懂的样子,什么哪去了,我不知道你说什么呢。

嘿,胆子大了,欺负到老娘头上了,我真的很生气,我便骂了他好几句,我说齐永逸,你这么喜欢卫生巾,你屁股也会出血的,要不然你真的用不上。

虽然我觉得我这么说应该也不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,毕竟他一个男生,难道会来大姨妈?

说完这事之后第二天,齐永逸便请假了,请假的理由是受了点外伤。同学们并不知道是怎样的外伤,要是上学都请假了,估计这外伤也不轻。

后来老师告诉大家,以后大家坐凳子要注意,回头看看,别哪里都不看就直接一屁股坐下去,要是坐到钉子或者刀片的,那屁股就开花了。

老师这么一说我们瞬间明白了,齐永逸是坐在钉子或者刀片上了,屁股怕是开花了,肯定出血了。我听完这个消息,快要笑死了。怎么回事,我说的事情又神奇的应验了吗?我打算等着家伙回来问问。

休息了大概一周,齐永逸回来了,但是他受伤可能不轻,不太能稳稳当当的坐着,老师允许他在班级的后面站着听课。

下课的时候,我问齐永逸,你偷的卫生巾用上了吗?

他脸通红,低着头,不应声。

“哈哈哈,你偷那两片肯定不够换的,你要是有需要,我可以再给你买一包。”我开玩笑打趣道。

他仍旧不吱声,头低低的,却突然抽泣起来,然后我看到他眼睛里有大颗大颗的眼泪落下来。

天哪,我居然把他说哭了,我心里顿时有点愧疚。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哭,至少是在我说了什么之后。放学之后,我跟着他走了一段路,我喊住他,然后真诚的道歉,最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哭。

他不肯说,一直低着头往家走,后来他站住了,很诚恳的对我说,他说大头啊,谢谢你肯关心我,你们都知道我没有妈妈,其实我也很想很想她,我从小到大,都没见过她几次。我爸也不管我,还要给我找个后妈。

他说完冲我尴尬的笑笑,“我就是发发牢骚,也没有什么办法,我只希望我自己快快长大,我能去国外跟我妈妈一起生活,那个时候我想在哪里就去哪里。还有我跟你说的这么多,你不要跟别人讲啊,我也是很要面子的啊。”

听他说完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我安慰他道,齐永逸,你妈妈会回来看你的,她会回到你身边的,我会祝福你。

这可怜虫所做的事情,我反而不记恨了,我只希望他能够经常见到他妈妈。

后来没多久,有一天,齐永逸没来,他爸爸突然来学校为他办理退学。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后来从老师那里知道,他妈妈给他办理了出国,他真的实现了跟他妈妈到国外生活这个想法。

他走了以后,我们班级女同学的卫生巾再也没有丢过,大家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起他,有的人讨厌他,有的人同情他,但是他都无从知晓了,也不知道他在国外生活的怎么样,有妈妈在身边关心他,他现在应该很幸福的吧。

小说《非控制事件研究中心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继续阅读